打印

[探索] 【人文】清朝高官黄钺楷书作品欣赏[16P]

0

【人文】清朝高官黄钺楷书作品欣赏[16P]




黄钺(1750年-1841年)字左田,又名左君,号壹斋、左庶子,安徽芜湖人。一生历经乾隆、嘉庆、道光三朝,堪称一部行走的晚清历史。

黄钺曾任礼部尚书、军机大臣、户部尚书等要职,可谓位高权重。乾隆年间,因与和珅意见不合,选择告假回芜,“掌教皖南北书院十载”,将自己的学识传授给更多的人。直到嘉庆四年(1799),仁宗颙琰亲政,经安徽巡抚朱圭推荐,黄钺才重新得到重用。



同时,黄钺在诗文、绘画、书法、教育等领域均有不凡的成就。他工诗文,留有诗文集《壹斋集》四十卷,诗词风格独特,既有苏东坡的豪迈风韵,又蕴含着自己对生活的细腻感悟;他善绘事,精于鉴赏,兼善山水、花鸟,所绘山水有萧云从余韵,与董邦达齐名,时称“董黄”,清内府所藏名迹多经其鉴定,还著有《二十四画品》,对后世绘画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;他还是著名的教育家,“掌教皖南北书院十载”,晚年致仕回芜后,仍热心家乡教育事业,兴办乡塾,为乡人子弟授课,培养了众多人才。



《诚孚应祷册》成书于嘉庆六年(1801年),它以应祷的形式,由黄钺手书,分别记录了嘉庆皇帝的应祷,以及董诰、朱珪、彭元瑞、周兴岱、戴衢亨、赵秉冲以及黄钺7位大臣的和祷。内容表达了对天神的敬仰与感恩之情,“诚感天恩”“田润可期百穀茂”等语句不仅仅是简单的祷告,更是当时人们内心深处渴望的真实写照。他们期盼着上天能够降下甘霖,滋润干涸的土地,让庄稼茁壮成长,从而获得丰收,过上安稳的生活。在那个靠天吃饭的时代,雨水的多少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计,所以对雨水的祈愿,实则是对生存和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

从作品不难看出,黄钺的楷书真的是非常棒。

首先,字形上端庄稳重。可以看出,作品在字形结构上对对称与平衡的极致追求。以“田润可期百穀茂”中的“田”字为例,它的上下两横长度大致相等,且居于整个字的中心位置,使得整个字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稳定感。左右两边的竖画,不仅垂直向下,而且在粗细、长度上也保持着微妙的平衡。再看“期”字,左边的“月”旁与右边的“其”,在宽度和高度上相互协调,“月”旁的竖画与“其”的竖画遥相呼应,构成了一种对称之美。同时通过笔画间的起承转合,使得整幅作品浑然一体,气韵生动。



从布局结构上看,作品巧妙地运用了字体的大小、疏密、轻重等变化。比如臣子的落款较小,既表达了对皇室的敬畏,同时也使得作品表现更加丰富,节奏感和韵律感跃然纸上。

在现代社会,书法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。一方面,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,电子设备的普及使得手写的机会越来越少,书法似乎渐渐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。另一方面,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日益提高,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,这为书法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。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,以实际行动延续书法艺术的生命力,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yanhuangsishen 金币 +38 感谢分享,论坛有您更精彩! 2025-5-26 23:36

TOP

0
这种书法像是儒家推崇的思想,随心所欲不逾规矩

TOP

当前时区 GMT+8, 现在时间是 2025-5-28 03:32